黃花梨的發(fā)展貫穿我國古典家具600年的歷史,從古至今,黃花梨書寫了中國古典家具無數(shù)姿彩奪目的篇章。改革開放以后,我國經(jīng)歷了經(jīng)濟的快速發(fā)展,人們衣食足而知禮儀,開始尊重文化、尊重歷史,開始注重國家與民族精神源頭的追索和個人審美層面的滿足,并且試圖用各類歷史的物證,找回中華文明歷史的原貌和中華民族曾有的優(yōu)雅。
黃花梨本身代表了一種文化,她的顯赫身世由深刻的社會歷史的因緣構(gòu)成——文化發(fā)展到某一個層次,政治和經(jīng)濟環(huán)境呈現(xiàn)出某一種狀態(tài),就催生了人們對于某一種藝術或某一種物質(zhì)的喜愛,就形成了藝術的歷史,形成了一個民族的審美情趣。
即便到了今天,從審美的角度凝視黃花梨的美麗,那種美麗仍然永恒,依然令人震撼不已。一件好的家具,除形、藝、材、韻之外,還有一個“境”字。家具擺放在怎樣的環(huán)境里,周圍的物品怎樣搭配、光照怎樣烘托,都足以影響家具應有的光彩。黃花梨的優(yōu)雅、雍容、華貴和散發(fā)的幽香恰好與這個“境”字相襯。
如今,業(yè)內(nèi)人士把黃花梨稱作“瘋狂的木頭”。而從黃花梨的演進史來看,海南黃花梨、越南黃花梨,無論是外觀紋理色澤還是內(nèi)在的性能指標,二者無疑都是人們公認的制作硬木家具的木材精品。
而它們的身價正被看不見的市場之手托舉,彰顯出令人震撼的上升曲線。
海南黃花梨,從2002年每噸2萬元到如今每噸2000萬-3000萬元,僅10多年時間其身價翻了1000倍。
而越南黃花梨木材從1996年以后才在市場上出現(xiàn)。在海南“兄弟”的影響下,越南黃花梨也沾光不少,價格也翻了幾百倍,每噸達500萬-800萬。
2009年由泉州市蔚林木業(yè)有限公司從印度尼西亞引進的大葉黃花梨,也從最初的每噸2萬元漲到了如今每噸25萬元。
原木價格的瘋狂,開始傳導到成品市場。一套黃花梨家具以前數(shù)十萬元已經(jīng)是天價,如今上百萬元也不稀奇;動輒數(shù)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黃花梨木雕,更是受到木癡們瘋狂追捧,只要有貨,一律通殺。
早在2010年,在廣州家具市場上,標稱“黃花梨”的家具價格就高得驚人。在吉盛偉邦,一個仿慈禧太后御用“百鳥多寶閣”一比一大小制作的黃花梨多寶閣,價值300萬元;在正佳廣場,一張3米的黃花梨長桌,要價600萬元;一個90厘米長、30厘米寬、120厘米高的雕花小葉紫檀木臺案,開價500萬元;一張明末清初的古董黃花梨床,標價1000多萬元。
黃花梨為何漲得如此厲害?一位家具市場的銷售人員稱,一方面是原材料暴漲,另一方面紅木工人的工資也同樣飛漲,2009年和2013年相比,紅木行業(yè)工人工資最高漲了40%多,一個好木工一個月工資能到萬元以上,其他工種也漲了25%到30%。
專家認為,黃花梨的瘋狂最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稀缺性。海南黃花梨已經(jīng)絕跡,一木難求;而越南黃花梨受到越南相關政策的影響,資源日趨稀少,越南當?shù)孛鞔_規(guī)定,嚴禁砍伐紅木樹種,其中包括越南黃花梨。由于出口量大,資源損耗嚴重,10月中旬,越南對于出口紅木家具的關稅,進行了大幅度提高,原來每公斤紅木家具的關稅是5.5元,如今越南要收取每公斤14.5元,這一關稅標準只局限在紅酸枝、草花梨等品種;越南黃花梨家具則更貴,關稅達到每公斤100多元。(羅杰∕編輯)